首页>新闻中心> 溶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

溶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

  TIEM: 2024-04-29      24
安毕莱

溶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

溶血,即血液中红细胞因为内外界各种原因破裂,血红蛋白逸出,导致血清、血浆由淡黄色变为血红色。

引起溶血的原因:
1)由于抽血困难,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、针尖在血管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等而发生溶血。
2)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,采血时空气进入,或患者(动物)紧张导致血流不畅,抽血时间过长,都会导致血标本中混有泡沫,这种混有泡沫的血标本,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破裂或迅速干燥,造成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。

3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(或离心前)过度振荡或储存不当。
4)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,这种毒性可造成溶血。
5)试管质量粗糙。

6抽血消毒时,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。
7)操作过程中,可能引入的动物的毛发,而导致溶血。

8)尽量不要收集注射器推到最后的血,也不要使劲挤压注射器。

处理方法:

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溶血现象,尽可能重新采血,因为溶血样本可能会对血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和激素含量产生影响。但若无法重新采血,只能根据自身需要测量的指标,将溶血与非溶血样本进行对照试验,判断是否有影响,如果无影响,即可使用溶血样本进行试验。
有文献显示,溶血后对总蛋白(TP)、白蛋白(ALB)、尿素氮(BUN)、胆固醇(CHO)、钙、镁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。对血清谷草转氨酶(AST)影响显著。其他生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。

 

 以上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

上一篇: 血清、血浆与血液的区别

下一篇: ELISA试剂盒的用途及特点